所以有留学生嘲笑说,以前西方人在中国挂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,而中国人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赶走了洋人,现在却又把洋人请回来,还是不让华人入内,真是可怜。
据朱熹《衡州石鼓书院记》,石鼓书院和岳麓书院、白鹿洞书院一样也曾受皇恩:国初时,尝赐敕额。东林书院,据王阳明《东林书院记》,没有石鼓、岳麓、白鹿洞等被皇恩的高贵。
在出发点上,有与道、佛争夺意识形态阵地和为己之学的两个层面。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,他给予书院这么高评价,是因为书院代表了千年来的自动研究精神,是因为书院是中国一千年来逐渐演化出来的一种高等教育制度,是因为书院是这一千年来造就人才,研究学问,代表时代思潮,提高文化的唯一机关。其入论曰:惟民之生,厥有常性,而不能以自达,故有赖圣贤者出而开之。吕祖谦《白鹿洞书院记》录朱熹语曰:郡虽贫薄,顾不能筑屋数楹,上以宣布本朝崇建人文之大指,下以续先贤之风声于方来乎?[10] 朱子于是属军学教授扬君大法、星子县令王君仲杰董其事,又以书命某记其成。[1]季蒙、谢冰:《胡适论教育》,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,第28页。
此外,他还从为己之学出发,论证了书院对官学的补充,这在其所作《衡州石鼓书院记》中。王阳明说圣贤之学不惟对科举考试没有害处,不会影响科举考试取得好成绩,并且还会大有益处:岂特无妨,乃大益耳。在法军进攻之下,该军弁勇有室家者居半,吸食洋烟者居半,闻警先携妇女逃走,致使军械粮饷概以资敌。
凡属奸猾、轻佻、纵肆、疲老、怠惰及吸食洋烟,曾入哥弟会,好造谣等项人,自应弃之不用。久之,闻风麇集,局所军营,安置殆遍,外省人几无容足之所。此实同治中兴不可久恃一大原因也。淮军军纪松弛,骄奢淫逸,在战时造成了严重恶果。
对曾经在祁门遇险不能同患难的李鸿章,亦从惜才的角度重新收纳。此战淮、湘军先后败溃,不敌日本陆军近代化师团。
谭嗣同曰:光绪二十一年,湘军与日本战,大溃于牛庄,湖南人始转侧豁悟,其虚骄不可向迩之气亦顿馁矣。如水师统领黄冀升至沪,寓沪诸绅迎候,其帕首短衣行,縢草履箕,坐船首,视兵士理权。相对于湘军而言,淮军中更颇乏廉介自持之士。清军中,尤其是在有意忽视理学思想的淮军中,怯弱与腐化的程度更高。
二是兵种齐全,军饷充足,装备精良。1883年中法之战,驻越北淮军日夜酗酒,夺民间妹崽,恣为荒淫,不恤军事。可以说,书生领军的格局至淮军时已有较大改变。文人出身的湖南巡抚吴大澄盲目乐观,主动请缨,并作招降檄文,军前立免死旗,等待日军投降。
湘军人才结构,有不同口径的统计结果。曾国藩不仅在人才上引湘入淮,且教以湘军战法。
彭玉麟 无家室田产,友人劝置,以为防老计,敬谢之。牛庄战败,导致在全国上下望湘军若岁的情况下,湘淮军又在六天之内连失牛庄、营口、田台庄等。
据王继平先生统计,湘军将领官至督抚的达27人(其中总督13人,巡抚14人),而淮军将领中做到督抚的只有4人(张树声、刘秉章、刘铭传、潘鼎新)。从湘淮集团的人才格局来看,湘军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人才奇观。其在军中,每岁寄归宁家者,二百金而已。郭嵩焘常刻苦自厉,衣服饮食不敢逾量。在理学思想熏陶和礼制军法约束之下,湘军内外揖和,严而有恩,同仇敌忾,迸发出极强的持久战斗力。统领中纯儒生(不含武举)出身的40人,占总数三分之一,分统中纯儒生39人,占查明出身的83人中的46.98%,营官中纯儒生36人,占查明出身总数73人中的49.3%。
湘军人物每能克己奉公,以人格力量约束士卒。在他的周围汇聚起一大批湖湘理学经世之士:罗泽南不耻生事之艰,而耻无术以济天下,罗氏门人李续宾、李续宜、王錱等均以理学相尚。
彭玉麟奉命往办广东防务,单骑即行,杨岳斌冒险乘渔船渡海赴台湾指挥防守。左宗棠虽少以理学相标榜,但立身行事,不脱理学范围。
湘军战败,首在轻敌轻进。曾国藩选拔军政人才,首重德操能力。
曾国藩因而告诫李鸿章:韦部向颇骚扰,而树营物论反出其下,甚失鄙人属望淮勇之初心。湘军恃功而骄,无视近代先进军事技术的快速发展,对于洋操、火器等有排斥心态,将校均未受过近代军事教育。后期如北洋水师的建立,成为淮军军系发展的新的里程碑。湘军集团的经世规模涵盖了政治军事文化各领域,淮军则主要趋向于军事、洋务等事功领域。
后有伤亡者,验之皆背面伤痕,其明证也。刘典所得禄赐,辄以恤战士,助公家急。
四是在政治、舆论上受到更多瞩目。内战基本平息后,湘淮军作为事实上的国防军,先后经历了收复新疆之役、中法之役和中日甲午战争。
罗尔纲评论,淮军重技术教育而没有军人的精神教育,是淮军失败的原因中尤为重要的一个。任职不详者中纯儒生12人,占查明出身总数25人中的48%。
然二者又非二事,明理者,所以定立身之趋向。李鸿章早年在曾国藩幕,即能以奇谋受重于曾、胡,表现出善于权变的特点。在长期理学修持下,融合了传统儒道黄老之学,逐渐形成儒学践履家历经沧桑、参破名利,看淡成败之后的浑厚气象。北洋新军也把励忠义、敬长官、守营规、勤操练、奋果敢、卫良民、怀国耻、惜军械、崇笃实、知羞恶作为军队教育的重要内容。
士兵战技训练也相对粗糙。如吕思勉先生所论:理学家之学,于理求其至明,于行求其无歉。
(四)诚朴耐苦与骄奢无度的区别 湘军将领多朴鲁而少文法,无官气。吴大澄新招募湘军就明显缺乏训练和战场经验。
……其不肯复冒矢石、躬当万敌也明矣。其首脑人物的知识兴趣及价值取向无疑起到了强烈的导向作用。
© 1996 - 2019 讽一劝百网 版权所有联系我们
地址:平齐路